发布时间:2024-11-24 23:52:02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甘肃西和8月10日电 (记者 闫姣)“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10日,2024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甘肃陇南市西和县启动。作为今年该示范活动地之一,西和县与山东省沂源县、河南省卢氏县、湖北省孝感市、广东省天河区珠村、江西省九江市五地同步启动主题文化活动。
8月10日,2024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甘肃陇南市西和县启动。西和县官方供图“陇南是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起源于先秦的‘乞巧’民俗,被誉为‘中国乞巧文化的活化石’,是全国七夕文化最独特的存在。”陇南市委副书记蒋小丽现场致辞表示。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不仅有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此次活动在加深人们对七夕节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月10日,西和县上演“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西和县官方供图西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彦说,西和乞巧以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着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培育养成,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过去,“巧娘娘”教会女子们针线与茶饭,赐予她们聪慧灵巧与美满爱情;如今,“独立、自强、自信”已成为“乞巧文化”的一种延伸,姑娘们化身“巧嫂”“巧妹”“巧女”,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担当。
乞巧起源于先民的星辰崇拜,是流传于陇南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西和乞巧从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已历经2000多年。其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2006年10月,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此次主题文化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文旅部非遗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指导,甘肃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主办,陇南市委、市政府承办,西和县委县政府协办。(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