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 精提升”:各地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

发布时间:2024-12-27 10:30:19 来源: sp20241227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国民经济,一头连着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文旅产业催生出新业态、新消费模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特点。其中,得益于各地通过多种方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红色旅游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发展态势,不少红色旅游和研学目的地游人如织。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红色精神是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内核,也是创新红色旅游与地域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基础,各地要通过系统化改造将红色旅游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体现出来,将最生动、感人、启迪人的红色故事挖掘出来,让游客参观之后能够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深受红色故事的感染,精准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在浙江省平阳县,山门镇投入855万元推动浙南革命抗战旧址群提升工程建设,包括室内装修、智能化以及雕像艺术创作、场景艺术创作、艺术画作创作等布展工程,让红色精神“活”起来。山门镇还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基础上,以山水为依托,打造了蓝莓采摘、红豆杉生态茶园观光等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从“看风景”到“富口袋”。其中,作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大屯村依托于浙南闽北古村建筑风格和百年人文自然村落风貌,开展“大屯北上那年特色民宿工程”,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传统古村落相融合,在探寻传统古村落中,重温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在河南信阳,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全域游”,唱响“红色游”,提升“绿色游”。其中,信阳光山县依托大别山地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大别山干部学院、何家冲学院、黄湖农场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的红色教育功能,积极探索“革命纪念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红色教育示范点(村)建设作为载体,推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的绿色发展优势。

在贵州遵义,汇川区按照“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结合”发展思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旅游奖扶机制,促进“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农业”等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同时,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机遇,挖掘辖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山关景区为引领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并通过“旅游+”模式,打造集红色、生态等特色文化为一体的产业格局,促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相融合,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所正师职研究员陈力在人民网于河南省信阳市举办的文旅文创发展交流会上建议,在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基地、研学活动等方面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旅游事业发展,打造独特的信阳红色旅游品牌,提升文旅品牌的政治价值。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旅游体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来说,精神满足没有止境,因而旅游项目十分讲究创意和创新,且贯穿始终和持续不断,这也倒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另辟蹊径挖掘红色文旅资源,并借助当下的智能新技术拓展红色旅游的宽度,激活区域挖掘产业深度、提高力度的不竭动力。

(责编:申佳平、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