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10周年)专访王义桅:“一带一路”倡议点亮一盏灯,让人们看到西方之外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4-12-23 02:08:1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 北京10月17日电 题:专访王义桅:“一带一路”倡议点亮一盏灯,让人们看到西方之外的世界

  作者 庞无忌 王梦瑶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曾经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推开了复兴之门,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点亮了一盏灯,让人们看到西方之外的世界,发现世界的多样性和另一种美。

  “灯”有两个方面含义

  王义桅解释称,这盏“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物理上的,一个是心理上的。

  所谓物理上的灯,就是“一带一路”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要致富先修路”。过去新自由主义下的全球化没有人去帮别人修路。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转型,从过去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转向发展导向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

  另一个是心理上的“灯”。王义桅说,以前讲实现现代化,就等同于西方化、去传统化,甚至世俗化。但“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创新发展,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这也是“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的重要原因。

  现代化道路不止一条

  王义桅说,“一带一路”点亮的这盏“灯”,改变了人们的近代世界观,改变了“睁眼看世界”其实是“看发达世界”的局面,转而“看整个世界”。

  “以前一些发展中国家老是不自信,觉得自身实力弱,依附、崇拜宗主国。”王义桅表示,这是因为几乎整个世界都曾被西方殖民过,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明显的二元性,即经济基础落后而上层建筑是西方式的,存在宗主国崇拜现象。

  这就导致很多国家觉得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就是要学西方,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对美国的发展经济学,笃信不疑,奉为圭臬。“现在中国成功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他们开始想:你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原来是我以前忽视了自己的特色,没有走符合自身国情条件的发展道路。”王义桅说。

  特别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说,共建的实践和当地实实在在的改变,从行动上打破了其对西方的迷信,许多国家意识到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认为“中国行我也行”。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但当前国际社会仍有部分人不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王义桅指出,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有三,破解之道也应从这三点入手。

  其一,如前述所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明显的二元性,很多国家倾向认同以欧美为首的西方舆论,因此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难以理解。

  其二,因为这一理念由中国提出。美国并不否认人类必将进入共同体时代,它抵触的是由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很遗憾,因为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本来是超越意识形态的。

  其三,中国被认为是不信神的世俗国家,是少有的独立自主国家(文明自成一体,制度、产业独立);而整个世界名义上几乎都是信神的,单个国家的命运依附于地区或全球霸权、或前宗主国,只认同信同一神或同一意识形态的国家是命运共同体,很难认同或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