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53:24 来源: sp20241122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10月21日,民政部召开“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回应了社会关切。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5年来,我国老年人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今年,民政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针对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出整体性解决方案。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说:“5年来,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协同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李永新介绍,一是夯实农村养老服务基层基础。推动建立政府扶持引导、村集体组织建设、老年人相互帮扶、社会广泛支持的村级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是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拓展乡镇敬老院功能,逐步使乡镇敬老院转型成为具有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服务转介等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前沿阵地作用,支持发展互助式养老。三是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支撑保障。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政府设立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运转费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强闲置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利用,优先改建为养老机构、老年食堂、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场所。
“今年将新增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59个试点地区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探索形成农村养老服务有效发展模式。”李永新说。
把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
5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十四五”时期,民政部组织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已支持184个项目地区建设34.7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64.7万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据介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偏好居家和“家门口”养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用心用情关爱老年人、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的重要举措。
5年来,民政部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推进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完善设施布局方面,民政部指导各地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规划布局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了一批功能衔接、服务互补、区域联动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1.2倍。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民政部引导各地聚焦居家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需求,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上门服务,把老年人日常急需的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家里面”。
“下一步,民政部将加快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汇聚,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同时,培育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按需增加老年人急需的短期托养服务、入住机构前的过渡性适应性服务,积极发展老年认知障碍社区支持网络,有效探索居家专业照护模式。”李永新说。
贡献更多“银发力量”
5年来,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更加积极。老年教育大力推进,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基层设立超过5.5万个老年教育学习点;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适老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向老年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体育公园普遍设置老年人健身区,老年人积极参与健身活动。
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副司长廖明介绍,在促进老有所为方面,民政部积极保障老年人劳动就业创业权益,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扩大“银龄行动”规模和影响,引导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强化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发展老龄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当前,‘银龄行动’从5省试点到31省份全面推开,形成国家、省、市、县携手发动各领域老专家开展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的良好局面,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已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重要平台。截至2024年7月底,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有700余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廖明说。
“民政部将会同中国老龄协会,进一步完善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让广大老年人既安享幸福晚年,又在老有所养中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廖明说。(记者 任欢)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