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为督查检查“瘦身”,为考核“消肿”

发布时间:2024-11-21 22:11:00 来源: sp20241121

“以前,同样工作要迎接多个部门监督检查,有时应接不暇。现在,多头检查变成集中‘体检’,检查内容有了明细清单,基层干部不再疲于迎检。”一位在基层工作近30年的干部有感而发。今年以来,云南镇雄建立监督检查协作机制,把县直部门监督检查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整合起来,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作出具体部署,有助于引导各地方各部门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将检查内容化繁为简,让基层干部从填表格、写台账、陪检查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调研、抓落实、抓发展上。

督查检查考核是强化干部管理、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是激励干部更好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但重复考核、过度检查、多头督查等现象,反让基层不堪重负。某地卫生健康部门综合考核指标过多,赋分超千分,工作人员着装等都被纳入其中;有乡镇考核单经济就包含6大项30多小项,此外还有环保、国土、林草等多个条线的考核;一些地方频繁接待上级督查检查,迎来送往大大消耗人力、财力……更有甚者,由于督查检查考核与资金分配、项目申报、评奖评优挂钩,有的还明确末位淘汰、通报约谈等惩戒手段,个别地方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编数据、造盆景、搞花架子,于发展无益,于群众无益。

督查检查考核重在科学、要在准确。督查检查不是次数越多越好,考核体系不是设计越细化越好,搞“烦琐哲学”要不得。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为督查检查“瘦身”、为考核“消肿”,首先要科学设置指标、合理安排方式,从源头入手清理合并不合理、非必要事项,确保考准考精考实。

评价干部不能只看纸面。除了优化评价体系,还要改进评价办法。必要的记录、台账要看,但不能一味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不能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进行考核。这就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坚持走群众路线,在督查检查考核中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更多关注政策落地情况、解决问题情况和群众满意度。

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各吹各的号、各要各的账”,导致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多、频次高,加强统筹协调势在必行。今年年初,湖南郴州市委督查室等6部门组成综合督查组,对某镇矿山修复、村庄规划等集中督查,所有工作一天完成。各地各部门加强沟通,让监督检查考核由各自为政到合力攻坚,不仅能减轻基层负担,也有助于集中“火力”,提升工作质效。此外,科技赋能让治理更智慧。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破“数据壁垒”,推动督查检查等结果共享互认,更好解决多部门考核一件事、一个数据填多遍等问题。

基层疲于应付,常常是上级考核“指挥棒”出了偏差。整治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要与整治上级单位的官僚主义问题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实干为要的鲜明导向,避免过度施压、层层加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激发干部崇尚实干、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相关阅读:

人民网评:用铁规矩、硬杠杠为基层减负

人民网评:减过重担子,先摘多余牌子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