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爱过年的城市在哪?这里过年46天!|这座城市有点东西

发布时间:2024-11-23 12:43:06 来源: sp20241123

  文/陈昊星

  正月十五之后,人们纷纷回归工作和学校生活。然而,在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尽管元宵节已经过去,春节的热闹气氛仍未消退。

   中新社 记者 吕明 摄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福建省文旅市场热度高涨,假日经济活力迸发。据第三方测算,春节假日全省接待游客3257.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7.18亿元,收获“开门红”。

  有网友评价到:论中国最爱过年的人,福建人排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说到福建省最有年味的城市,必须是莆田。

  过年时间最长的城市

  一直以来,莆田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鞋类生意。鞋业是莆田市首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2023年,福建莆田荣获了“中国鞋都”的称号。但除却“鞋都”的表层,莆田的底色其实是“半城烟火半城仙”。

  在生活节奏日益快速的现代社会,时常能听见“过年没年味儿”的叹息。但对于莆田而言,这种困扰完全不存在。

  莆田对于春节的重视,可谓是全国第一浓。莆田过年“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

  可以说,从村庄到城市,莆田处处都弥漫着浓厚的年味,街头巷尾都布满了彩灯和节庆装饰,人们热情洋溢地参与各种游艺表演和民俗活动,展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风情。

  福建莆田人的过年时间堪称全国最长,从腊月十六的“尾牙”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的“头牙”结束,共计46天之久。

  在莆田,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都被称为“牙祭”,商户和百姓会在门口摆上贡品,祭祀土地公、地基主。其中,尤以“头牙”和“尾牙”最为隆重。

  “尾牙”标志着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预示着普通民众春节活动的先声。莆田人的过年往往从“尾牙”开始。这一天,百姓会以美酒佳肴庆祝一年的丰收,商家则会召集员工聚餐,感谢他们一年来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这种风靡全国的“尾牙宴”和年会聚餐习俗也由此而来。

  因此,莆田人的过年,不仅是庆祝丰收和团聚的时间,更是一个持续数月、充满仪式感和热闹气氛的长久盛宴。

  瞠目结舌的“花式”过年

  “爬刀梯”“上刀轿”“打铁球”“打砂花”“九鲤舞”“赤脚踩火”“皂隶舞”“抬轿冲海”……元宵佳节期间,极具地方特色的莆田节俗“火出圈”。每一项民俗活动都展现了莆田独特而多彩的文化底蕴,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爬刀梯”“上刀轿”

  爬刀梯是莆田莆禧村闹元宵的重头戏,当地人赤脚踏上刀梯的场景,相当震撼。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地处北岸经开区的明代戚继光抗倭遗址莆禧古城万人空巷,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庆赏“莆禧十九日”元宵庙会。

  “利刃能为百尺梯,依猱升木快攀跻。”这是《莆仙风俗竹枝词》对莆禧古城元宵的记述。农历正月十九,莆禧城隍庙,鼓点切切,人声鼎沸,广场中央竖起高达17米的刀梯,21个梯级每一道都是一把刀刃向上的尖刀。

  爬刀梯的人被称为是“僮身”,他们不仅会脚踏刀梯,还会巡游一圈,抛下铜钱,以祈福新年事事如愿。

  下了刀梯,僮身又跃上刀轿。扛轿的年轻人在一面大旗的指引下,开始颠刀轿,大旗翻卷,刀轿颠簸如浪,表演者稳坐如山,轿夫们气势逼人,整场欢呼,气氛热烈。

  爬刀梯的习俗由来已久。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莆田沿海猖獗,莆禧古城1200多名驻军,死守50多天保住城池。后来,莆禧人以爬刀梯的独特风俗闹元宵,重温先人抗倭时登高瞭望、无畏刀锋的勇猛,发扬英勇无畏的抗倭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斗志。

  “赤脚踩火”

  顾名思义,表演者赤脚在火上跑。在莆田涵江区的梧塘镇与白塘镇,表演的人光着脚在炭火堆上奔跑,一时间火星飞舞。村民以这种“下火海”形式来为神明暖脚,也为村民祈福。

  为了准备“赤脚踩火”的仪式。大块的干柴被叠搭成堆,待燃起冲天的烈焰。参加踩火的年轻人首先由“师公”带到池边洗脚,据说这样能够更好地承受烈火的烧烤。

  随着炭火的熊熊烧起,抬轿的壮汉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每顶棕轿由四人分别抬起。他们从炭火上踏过,前后踏踩配合默契,并围绕着一堆堆旺火。然后,轮番跳跃,互相追逐、互不服输。在熊熊烈火中,他们飞奔纵跳,仿佛得到了神明的庇佑。

  据当地人表示,“赤脚踩火”的习俗已经延续了百年。参与者们投入其中,展现出了对信仰的虔诚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淳朴而独特的习俗,见证了福建人民对于信仰和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打砂花”

  论最具观赏性的莆田民俗活动,那一定得是打砂花了。火树金花在空中绽放,犹如烟火般璀璨。

  打砂花,起源于福建莆田市新度镇锦墩村,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被评为福建省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传统民俗表演通常在正月初九玉皇诞和元宵节期间举行,作为一种隆重的“迎神”仪式。

  在打砂花的表演中,艺人首先利用高温将白砂粉冶炼成铁水,然后用特制的竹片将铁水泼洒在荔枝树或榕树的枝杈叶上。通过铁水与树枝叶的相互碰撞,形成了耀眼的光影,呈现出“火树银花”的视觉效果。

  这项技艺的表演不仅要求艺人有足够的勇气和不怕烫的胆识,还对表演者有严格的要求。而经过“打砂花”表演的树木,不仅枝叶无损,反而还具有除虫的效果,使得树木的生长状态更加健康,一年比一年更加茂盛。

  金色的铁水在表演者手中的铁片飞溅四溢,不断变换形状,营造出“千树万树金花开”的浪漫氛围,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这一古老而绚丽的传统艺术,不仅展现了莆田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也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饕餮盛宴,值得一睹其美妙的绝世风采。

  “抬轿冲海”

  福建莆田的“抬轿冲海”习俗也是一项传承已久的新年民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仪式中,青壮年们会抬着装饰华丽的轿子冲向大海。

   中新社 记者 吕明 摄

  在莆田南日岛浮叶村,村民家里准备过年最隆重的事情之一就是准备花轿。这里的花轿与莆田其他地方的轿子完全不同。它们不是普通的棕轿,而是装饰华丽、花里胡哨的花轿,打扮得就像是为出嫁姑娘准备的轿子一样。每辆花轿的样式都各有不同,有的是木制的,有的则类似铁皮包制作。

  在浮叶村,你很难找到两辆相同的花轿,因为它们各具特色,独一无二。每辆轿子重达200多斤,平时需要7个人一起抬。除了需要动作协调,巡游时还必须颠簸起来,仿佛在海浪中翻滚。

  当遇到其他轿子时,不能停下来,必须与其同样颠簸,比比看谁的喝彩声更高亢。这种独特的花轿风情,给莆田的春节增添了一份特别的色彩和热闹气氛。

  村民抬着轿子在海滩上搏浪激舞,希望能够溅起越大越高的水花。传言冲海浪的水花越大,意味着能够祈求来年的渔获丰收,也希望能够得到风调雨顺,农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妈祖巡游”

  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也是妈祖文化的起源地。妈祖巡游,也就成了莆田最具福建文化特色的春节活动。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妈祖巡游期间,有晨拜、起驾、踩街、迎驾、驻驾、筵桌等活动,置身其中,真的能切身感受到莆田人对妈祖的信仰,整个场景也相当震撼。

  2月17日9时58分,湄洲妈祖祖庙锣鼓喧天,礼炮纷响,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偕两岸妈祖信众代表向妈祖行三献礼和三跪九叩礼,恭请妈祖金身起驾出巡。

  妈祖出巡现场,千里眼顺风耳神偶、莆田涵江哆头昭惠庙英歌队、46位花担童男童女等民俗表演队在巡安队伍前方开道;台湾官将首、小法团、手持巡安横幅的湄洲女仪仗队等两岸特色民俗阵头争奇斗艳;36位提灯湄洲女拱卫在妈祖金身两侧,林金赞偕两岸妈祖信众紧随其后,组成浩浩荡荡的护驾队伍。

  活动期间,由福建省音乐家协会、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主办的妈祖歌曲发布会在平安塔广场举行,《我的妈祖娘娘》《天下妈祖》两首歌曲首次公开亮相。

  在莆田过年,只会让你瞠目结舌。除去这些莆田独有的过年习俗,莆田与福建其他城市一样,也有着“游神”等活动出现。在眼花缭乱的庆典与习俗中,涌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旺盛的传承生命力。莆田人民将自己的文化情感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追求现代化的今天,莆田人仍然秉承着对传统的尊重与热爱,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

  参考来源:新华社、人民网、 中新网 、福建日报、澎湃新闻、海峡都市报、东南网、莆田晚报等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