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2:43:00 来源: sp20250108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题: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十一
新华社记者朱超、冯歆然、邵艺博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沛养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当焰火在“鸟巢”上空打出“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样,古老的中国智慧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交融,带给世界深深的感动。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民族历来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历史上,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议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国的文明观,道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密码。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正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
敦煌,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即来到敦煌莫高窟。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身体力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以“茶酒”妙喻文明的多彩共生:
“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也深知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千年古都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说。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过去,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古丝绸之路和丝路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心联通”,翻开各国文明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2023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希腊雅典举行。
“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一定能够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成立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希腊学者的复信令各界倍感振奋。
“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对解决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挑战、拓展人类文明进步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前提条件——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面对个别国家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大搞意识形态对抗,中国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首次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
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全人类共同价值直面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问题,在求同存异、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基础上形成价值最大公约数,为人类选择正确道路提供科学思想指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红海之滨,中沙联合考古队“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遗迹,为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提供了考古实物资料;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中埃联合考古队让神庙实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现于世人面前……
近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携手点亮文明交融之光。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构建方式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诚意愿和切实行动。
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同世界上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相互成就,共同开辟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