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4-12-27 12:35:28 来源: sp20241227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

  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记者:《决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务院国资委在改革方面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张玉卓:《决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国务院国资委将树牢改革意识、扛牢改革责任,指导推动国资国企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是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引领性目标。我们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靠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既坚定不移做大、更意志坚定做强做优,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二是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要求。我们将牢记“国之大者”,通过改革提高战略支撑能力、民生保障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在承担好经济责任的同时,更好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三是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是新征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鲜明导向。我们将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市场需求新变化,加快企业组织形态、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四是不折不扣把全会部署的国资国企改革举措落实好。包括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既抓好全面落实,也抓好重点突破,不断提升改革的综合效能。

  五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落实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促进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国资国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得预期成效。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务院国资委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正在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衔接,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全力以赴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考虑、系统谋划、全面落实改革重点任务

  记者:《决定》强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具体应怎么干?

  张玉卓: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国务院国资委将着眼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有力推动“三个集中”,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具体来说,将坚持两端发力、双轮驱动:一方面是抓好传统产业的强基转型,统筹推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是抓好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记者:《决定》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如何落实好这一要求,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张玉卓:中央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科技创新摆在紧要位置,在政策、资金、人才、合作等方面持续加力,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C919、国产邮轮、燃气轮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第四代核电机组等一批重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在原始创新上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国务院国资委将引导中央企业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战略价值高、应用前景广、自身有优势的领域全力攻坚,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源头底层技术。

  二是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共建区域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深化同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

  三是推进高效率产业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

  四是持续营造创新生态。健全支持原始创新的出资人政策,完善研发投入加回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根据科研工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合规免责机制,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发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各展所长

  记者:《决定》提出“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国务院国资委将如何落实?

  张玉卓: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定走好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道路,把“放得活”与“管得住”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一方面是充分释放活力。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创新创造的潜能充分激发。

  另一方面是切实加强监管。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

  我们将加强战略协同。增强同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提升政策精准性、科学性、一致性,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优势,使企业发展方向更聚焦、支持更有力、环境更友好。

  《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在这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做了不少探索,出台了针对19个行业的考核实施方案,在2024年度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7%。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产业分布多样、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加快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切实发挥业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实现质量更高、功能更优的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4日 02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