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09:40:12 来源: sp20241215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之际,如何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山东在文化传承发展上走在前、开新局?近日,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十年来,山东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文化创造力、宣传引导力、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白玉刚说,山东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齐鲁大地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说起山东的文化资源优势,白玉刚如数家珍:依傍黄河流域地理优势,山东文化起源早,是中华民族古代早期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诞生在这里的孔子作为儒家学说创立者、东方文明重要代表,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山东文化融合了齐、鲁、莒等地域文化,孕育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等众多文化流派,素有“诸子百家半山东”之说。
推动齐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白玉刚说,结合山东实际,我们坚持活化为要,创新传承模式、丰富呈现载体,聚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从而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他表示:“要着眼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整合全省文旅资源,建设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首批推出130个重点村和200个重点项目,串珠成线、连廊成片,构建国家文化公园引领、文化交通线贯穿、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文化片区支撑、全域文化‘两创’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白玉刚表示,山东着眼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各类文化资源要素落在基层、惠及群众,构建“千村样板、万村示范、村村参与”的乡村文化振兴格局。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突出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山东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为主题,开展“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展现乡村好品好景好人好地方。“我们还积极发挥非遗大省优势,创新实施‘山东手造’工程,高标准打造5万平方米的省级展示体验中心,建成市级以上展示体验中心29个、展销专区905个,推出100家‘山东手造’优选企业,各类手造企业和经营业户发展到120多万家、年产值1600多亿元,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白玉刚说。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在白玉刚看来,要以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为目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落在平常。
“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通,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求落细落小落实,使之成为百姓的行为习惯和规范。”基于此,白玉刚说,山东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创新探索文明实践工作模式,打造群众最爱去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全域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制定实施“创城为民”实事清单;完善先进典型遴选体系,坚持先进模范引领,目前,山东已涌现出7位(组)全国“时代楷模”、9名“全国最美奋斗者”、12位全国道德模范,他们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要坚持文脉为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自觉传承中华民族基因、赓续中华文化根脉,在守护文明印记中筑牢文化根基。”对此,白玉刚表示,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制定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若干措施,在国内首次出版发行1816册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启动编纂6000多种、13亿字的大型文献《齐鲁文库》,“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1600余种,立起新时代“文化泰山”。同时,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印发黄河、大运河保护规划,出台《齐长城保护条例》,创新实行“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22个,跋山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海岱考古”品牌持续擦亮;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孔子博物馆、大汶口遗址公园等建成开放,全省各类博物馆达721家,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等6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要用心用情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主动站在全局层面谋划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此,白玉刚告诉记者,山东坚持全媒全域全网联动,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全面立体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一是着力构建交流互鉴高端平台,山东连续举办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织开展驻华使节齐鲁行、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等系列文化展示体验活动。二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强省建设,深入开展国际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建立“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等传播阵地,深化“视听山东”“文化山东”“走读山东”项目建设。山东正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
面向未来,如何凸显山东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强文脉梳理和文物保护利用,提炼山东最具中华文明代表性的文化标识,推出更多‘两创’标志性成果,奋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文化传承发展上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白玉刚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