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3 06:51:31 来源: sp20241213
“今年是我种藜麦的第8年,刚开始种植的品种从国外引进,不太适合本地土壤,新品种‘蒙藜系列’在武川县研制成功后,采用新的栽培技术,亩产从不足200斤到现在近400斤,收入也增长近一倍。”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乌兰不浪村种植户李贵虎兴奋地说。
藜麦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维生素及矿物元素。武川县是藜麦种植较理想区域,但过去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产量不高。
2012年,武川县联系内蒙古蒙农藜麦产业研究院,在该县部分乡镇开展实验,研发新品种。2014年“蒙藜一号”研发成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品种鉴定证书。此后,“蒙藜二号”“蒙藜三号”,直至“蒙藜六号”等藜麦新品种相继问世。2022年,县委、县政府投资200万元,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集露地育种、日光温室种子试验、成果展示、种子库、办公及培训于一体的藜麦科技小院。全县藜麦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不足2万亩到扩大到2023年的15万亩。
经过多年发展,武川县形成以西乌兰不浪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他8个乡镇的种植格局。2022年,武川藜麦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4年,武川藜麦科技小院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授予“最美科技小院”称号。
“科技小院除致力于新品种研发,还通过对藜麦播种设备技术改造,改进藜麦栽培技术,发明水肥种一体化旱作覆膜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有效减少种子化肥的浪费和病虫害风险。”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树彦说。
“采用新品种和技术后,藜麦产量明显提高。去年冬季降雪多,土壤墒情好,科技小院帮忙联系了外地买家,也签订了购销协议,今年又会有好收成。”二份子乡西高湾村种植户郭少峰说。
几年下来,武川藜麦科技小院以分子辅助育种、耕作模式创新、病虫害防控、水土保持和土壤保护与利用为导向,通过藜麦种植、加工、销售,增加就业250余人。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科技小院将自己研发的技术和品种无偿提供给种植户,收获的藜麦以比市场价还高的价格回收。
目前,当地示范推广包括藜麦旱作栽培等关键技术3项,推广藜麦新品种6个,组织科技培训10余场,田间指导种植100余次,培训1200余人次,技术覆盖面积累计达50余万亩,带动100多户种植户致富。科技成为武川县藜麦种植户的“致富密码”。
“我们按照武川县委提出的做优做强‘两麦一薯一羊’产业链发展定位,开展藜麦酸奶、藜麦饮料等方面研究,延长藜麦产业链条,现在已设计藜麦酸奶加工生产线一条,近期可试生产。下一步,科技小院将继续加大技术合作力度,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贡献。”担任武川藜麦科技小院负责人的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副会长、内蒙古蒙农藜麦产业研究院院长郭占斌说。 (本报记者达日罕)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