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不断作出中国贡献

发布时间:2024-11-21 22:30:37 来源: sp20241121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逻辑。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致贺信,强调中方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各国共同挖掘创新增长潜力,激发创新合作潜能,强化创新伙伴关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非洲、拉美等区域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累计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累累硕果,体现出中国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的诚意,为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提供了中国主张、贡献了中国力量。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彰显出以科技协作增进人类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胸怀。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一带一路”是一条创新之路,中国不断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的行动务实有力。

科学无国界,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这是人类科学史的重要启示。促进科技交流、创新协作,参与方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发展不是少数国家的权利,科技亦不应成为谋求强权霸权的壁垒、遏制打压别国发展的武器。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才能更好促进人类科技进步,让更多人受益其中。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从浦江创新论坛到大湾区科学论坛,从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到“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中国努力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科学研究,密切科研协作,推动科技进步。事实证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能靠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更不能排斥学习先进、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有助于更好建设科技强国,向世界科技高峰不断登攀。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有中国这棵“劲松”挺立在百年变局之下,携手各方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人类美好未来因此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可行性。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使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同各国促进互惠共享,闪耀夺目的中国贡献必将彪炳在人类科技史册上。

(责编:尹深、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