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韦章炳:水族端节有何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24-11-23 05:10:1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贵州都匀10月31日电 题:水族端节有何文化渊源?

  ——专访贵州省水家学会顾问韦章炳

  作者 刘美伶

  2024年水族端节正在进行。作为中国水族的年节、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节被世界纪录认证英国总部认证为“世界最长的年节”和“世界最长的传统节日”。根据水书历法,端节在水历十二月三十晚至次年二月举行,过节时间长达60天。作为水族的年节,端节有何历史来历与文化渊源?近日,贵州省水家学会顾问韦章炳就此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水族端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水族是怎样过端节的?

  韦章炳:水族主要生活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独山县、都匀市、福泉市、榕江县、雷山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云南省富源县等县市。端节是水族的年节,也是水族祭祀先农和庆祝丰收的节日,或可上溯到颛顼至夏代的上古时期,历史可谓相当悠久。

  水族自称“任睢”,“睢”是水的华夏古音,“任”是人的华夏古音,“任睢”即“水族人”之意,传为水神共工治水部族。古代水族人生活之地多水灾,靠着一边修堤筑坝一边捕鱼生活。在生产生活中,水族人发现天气由热变冷之时正是天地间阴阳交替之际,适合祭祖。秋天,水温寒凉,水灾减少,于是水族先民分九批各自取亥日元辰祭祖,相邀彼此走访,称为端节。

  端节,水语叫“借端”或“借额”。每年由水书先生依据水书历法规定,确定过端时间,按宗族所在地域分7批(古代分9批)把节过完。端节的5个批次之间每批次相隔12天,其中有两个批次(午日、未日)插在5个批次中间相隔6天,从第一个端到最后一个端共有60天,恰满“60甲子”之数。

  2006年,水族端节被列入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水族端节被世界纪录认证英国总部认证为“世界最长的年节”和“世界最长的传统节日”。

  端节是水族节日中历史悠久、特色浓厚、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传统年节。至今仍保留着血缘氏族部落年节庆典遗风,是水族文化集中传承与展现的节日。

  端节期间的活动丰富多样,主要有接水井、扫寨、洁具(用火灰洗炊具)、开塘捕鱼、轮户祭祖、设席宴客、守端、唱水歌、祭端坡、敲铜鼓、赛马等等,是水族独有、贵州特有的民族年节。

2024年10月1日,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举行“贵州村马”水族端节全国赛马邀请赛。刘美伶 摄

   中新社 记者:如何从水族端节看其具有的中华文明共同文化基因?

  韦章炳:“端”,水族民众也称“额”和“多”。“多”是“端”的谐音,其音来自于“端”的华夏上古音。“端”者,即始即终,新年之首旧岁之末也。水书历法规定,端节从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起算,至水历新年二月(农历十月)结束。这段时间正是万物成熟、颗粒归仓的时节,恰与庆丰收的时节相吻合。

  水族民众选择亥日过节是因为他们认为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故以其为一岁之终,新年之肇。水书记录,亥阴气杂阳气,适合万物耕种。由此可见,端节是水族先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自然,掌握了日月之行,时令之变,章木枯荣规律的结果,以提醒人们不忘农时。

  《唐书·礼乐志》记载:“吉亥祀先农。”意思是古人会选一个吉利的亥日,通常是秋收季节的亥日来祭奠先农。而端节就是根据水书历法规定,择“亥”而过节。

  水族在戌月过端节,与中华古历法也有渊源。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合称为“古六历”。水族民众至今还在使用的水历,以戌月为岁首,其变化规律与上述历法一致,且都是阴阳合历。

  从祭祀活动的形式和祭品看,端节祭祀的主要用品是鱼包韭菜。在古代,韭菜是祭祀必备的菜品之一。《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可见这是华夏古人共同的文化表达。

2024年10月1日,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举行开端大典。刘美伶 摄

   中新社 记者: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国外的节日相比,有哪些差异?

  韦章炳: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原始崇拜,往往与农业生产相关。如端节庆丰收、祭稻神就是丰富农耕文化的体现。端节祭祀时,摆设的祭品不仅有鱼包韭菜、南瓜等食物,还有镰刀、犁、耙、蓑衣等农具,寓意向先祖报送秋收成果,祈求来年再获丰收,生活平安幸福,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2024年10月2日,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水东村水族民众在家用鱼包韭菜祭祀。刘美伶 摄

  海外的节日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宗教意义,活动内容多与宗教仪式和教义相关,体现的多是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

  从目的上来说,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国外的一些节日都有祈求自身及家人吉祥幸福之意,注重家庭聚会和亲情交流。不同的是,海外的节日会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与张扬,更多具有个人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外的节日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反映出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中新社 记者:水族端节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仅没有式微,反而影响不断扩大,是什么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

  韦章炳:水族端节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历久弥新,从外在因素看,是网络信息时代加深了水族民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让水族民众走亲访友变得更加便利,使得更多人愿意参与和体验这一民族传统节日。

  从内在因素来说,水族民众自身蕴含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使得水族端节文化得以千百年来不断延续。

  此外,年轻一代的参与也是端节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端节,不仅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让活动变得更具活力和有趣。

  端节也不局限于水族,贵州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让各民族有了更多的交往、交流、交融。在端节期间,水族民众会邀请苗族、布依族等不同民族的亲朋好友参加聚会,增进友谊。这是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具体呈现。

  可以说,水族端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使得端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完)

  受访者简介:

韦章炳。受访者供图

  韦章炳,水族,贵州省水家学会顾问,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黔南州水书习俗非遗传承人,著有《中国水书探析》《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水书历史档案文献探究》《共工文化研究》等,致力于研究水族文化40余年。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