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04:58 来源: sp20241221
【港澳台专线】留“厦”台湾女孩的“青青之约”:让乡村“被看见”
中新社 厦门1月2日电 题:留“厦”台湾女孩的“青青之约”:让乡村“被看见”
作者 彭莉芳 李思源
“青年梦,振家乡,青年眼中尽星光;砥砺前行啊,不负好时光……”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后溪村城内社的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里,赖淑珍轻轻拨弄吉他琴弦,哼唱起《青青之约》。
“‘青青之约’意为两岸青年相约,携手助力大陆乡村振兴。”来自台湾花莲的女孩赖淑珍,将对乡村振兴的畅想写进了歌中。她近日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分享留“厦”发展故事。
近年来,赖淑珍与其他来自台湾的“新村民”一起扎根城内社,挖掘当地的风俗、村史、美食,从文旅、文创维度振兴乡村;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乡村“被看见”“被关注”。
图为赖淑珍边弹吉他边哼唱着歌曲《青青之约》。 中新社 记者 李思源 摄赖淑珍对城内社的好奇与探索,始于村口的霞城城隍庙。2017年,她初抵厦门,机缘巧合之下走进城内社,了解到霞城城隍庙的两岸情缘:这是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庙的祖庙;多年前,台湾信众到此,与当地人一起修建祖庙。
“‘寻根’之喜”,让赖淑珍萌发了保护、传承城内社传统文化的念头。大力度的惠台政策、快捷的两岸“小三通”、与台湾相似的风俗民情,让她决心留“厦”,重拾乡建乡创的老本行。
城内社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当初,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赖淑珍进出次数多了,老人们也认识了这位常背着吉他的短发女孩。一样的闽南语,是她与他们拉近彼此距离的“利器”。她陪老人喝茶聊天,给老人弹吉他唱歌。
“一见面,大家会出其不意地拿春卷或草籽粿往我嘴里塞。”赖淑珍笑着给记者讲起城内社留给她的记忆,“像回到花莲的乡下,回到小时候和阿公阿嬷一起生活的时光”。
在赖淑珍眼里,文化资源与“人情味”,是城内社的魅力所在。她提出“青青之约”的概念,计划透过音乐和新媒体,将村子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带动两岸青年一起振兴乡村。
在厦门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下,赖淑珍与志同道合的台湾青年吴炳璋合作开办青青之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随后,许多两岸青年陆续加入这个团队。
和阿公阿嬷一起过节,做闽南美食……“青青之约”团队依托城内社的“村风”“村史”“村食”“村歌”等内容,将村子里的日常拍成短视频,存下来、传出去;参与城内社改造,创建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举办庙会、市集、研学等活动,为城内社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图为赖淑珍向来城内社参加研学的孩子介绍文创产品。 中新社 记者 李思源 摄“阿嫲对我说,往海的那边去,有座城隍庙……”赖淑珍说,两岸共同修建城隍庙的故事里有坚守、有交流、有两岸融合,启发她的团队写出《城内之歌》,“正如歌中所唱,‘我们的根在这里’”。
赖淑珍与厦门本地青年组建黑猫两岸青年乐队,创作出《有一种美叫集美》《青青之约》等歌曲。该乐队近年也频频亮相两岸交流舞台,受关注度不断攀升。2022年,赖淑珍“趁热”在社交平台脸书开通账号“台湾赖赖在乡村”,通过视频和图文讲述大陆的乡村故事。
在农历五月十三城隍爷生日时,赖淑珍应村民之邀,与不少台青一起参与扛轿巡境。“看着大家同心绕境,感受到两岸闽南文化的同根同源。”赖淑珍在视频里说道。
“相信线上线下并举,能调动更多人的热情,参与城内社故事的讲述。”如今,“台湾赖赖在乡村”在脸书已有逾1.6万位关注者,他们跟随她的镜头走进乡村、认识大陆。
两岸青年文旅基地、“闽台客运”等两岸元素的融入,让城内社焕然一新。这个“小而美”的村子正吸引越来越多人来“打卡”、研学、居住,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加入,让村子拥有内生的力量。”赖淑珍愈发感觉到“城内社有一股积蓄中的蓬勃力量”,“乡村天宽地阔,大有可为,我会为之继续努力”。
赖淑珍希望更多两岸青年共赴“青青之约”,为乡村创造不一样的风景。她表示,乡村振兴非常需要当地人参与,无论老少。而她的闽南话,又要派上用场了。(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