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会客厅|王英伟:薪火相传间可见香港电影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4-12-15 13:23:16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香港10月23日电 (记者 韩星童 刘轩廷 陈子彦 朱晓明)当一批知名导演带着香港元素北上拥抱合拍片潮流,票房口碑双丰收,回眸本地市场,又不难发现一股新生代力量正在涌动、壮大,新晋导演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他们带着创新的叙事及拍摄手法,多元的题材,延续着香港电影的薪火相传。

  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扶持、资深导演不吝提携的助力下,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王英伟对香港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至于香港电影在重塑全球电影新格局上有哪些竞争优势?特区政府应如何助力推动香港电影国际化?香港电影又该如何用自己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王英伟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回顾了他亲历过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并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王英伟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中新网 记者: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赋予并支持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时代定位,也为香港电影生产力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前行方向,您认为香港电影在重塑全球电影新格局上有哪些竞争优势?其关键着力点又是什么?

  王英伟:香港电影发展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人才。过去我们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亚洲电影的代表,因为那个时候很多其他的地区,比如日本、韩国,他们的电影还没有完全地发展起来,所以香港凭借着中国内地这个很大的市场,有一段时间发展得非常迅速。我们有很多很高技术的导演、演员,他们在国际上也得到非常高的肯定,所以我们希望能利用这个优势,我们的基础、我们过去的实力、我们在国际上的联系,能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多做点工作。

   中新网 记者:回顾20世纪80、90年代,香港电影在世界享有美誉,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您认为当时香港在电影和文娱产业迎来黄金期的要素是什么?当时香港人对于去电影院的热情是怎样的?

  王英伟:那时候的电影非常多元,而且在那个时代题材也是非常地新颖,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更重要是商业价值、票房价值,所以它能在全球获得观众的认可。

  香港那时候主流的电影一个是警匪片,一个是功夫片,再有就是喜剧片。大家比较熟悉的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他创了一个新的品种。往外推销也好,本地观众也好,他们都追求不停更新,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电影的出品都很快,甚至有些电影一两个礼拜就拍完了,尤其是那些贺岁片,它有一定的市场规律在里面,所以香港电影人也是比较懂得掌握市场的规律。

  那时候因为很多电影都比较卖座,所以很多导演都特别希望在周末放映午夜场。午夜场是什么意思?大概午夜12点放电影,这场电影是测试观众反应最好的机会,因为都是年轻人去看,他们说好,那么这个电影就会很好,他们说不好,那这个导演就有点愁了。

  当年我也经常去看午夜场。有些导演跟我说,他们每次午夜场都不敢去,因为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就在附近的餐厅等着,等着大家反应出来了,他才放下心头大石。

  如果说电影的多元,我觉得现在比以前更多元。因为我刚才讲的几个大品种,以前几乎垄断了整个电影市场,因为票房好。现在我们很多年轻的导演引入了不同的品种,比如最近有律政片《毒舌律师》、有动作片《九龙城寨之围城》、有科幻片《明日战记》,也有社会主题作为背景的《白日之下》,这些都显示了这一代电影人的多元发展。

  香港电影发展局在培养人才、拓展观众、介绍香港电影这方面下了很多的苦功。现在内地市场也开放了,我们也希望香港的年轻演员、导演,更关注内地市场的发展。

   中新网 记者:2017年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动,以及2019年“文化创意产业共同体”的定位,香港电影近几年结合澳门、广东等地的资源,拍摄的一系列影片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您对哪部电影最有印象?

  王英伟:很长一段时期,内地最卖座的电影前十部,可能有五六部是合拍片。最近当然合拍片中比较火的,大家都注意到的就是《九龙城寨之围城》,近年还有《无双》《怒火》《捉妖记》系列和《拆弹专家》系列,这些都是合拍片中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合拍片它可取的地方,就是把两个不同区域最好的(优势)合在一起。如果是香港的导演,那么可能会有一些很好的内地演员,再加上有些电影需要比较大的场面,那么内地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给我们。因为过去香港很难拍大场面的电影,第一没有地方,第二不够临时演员,但是现在有横店,有很多横漂(演员)可以支持我们拍很多大场面的电影。

   中新网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内地)电影的发展?您认为香港电影有哪些可以借鉴?香港电影人可以用何种方式参与内地的电影创作?

  王英伟:中国(内地)电影这十几年来发展的速度很快,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品种也是不断创新,再加上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所以它的发展的速度、和国际的合作、走出去的机遇都比以前好很多。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发展势头,我觉得国家也是有很好的扶持政策。

  香港如果要注入动力去推动内地市场,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市场推广。香港电影过去注重的是在香港这个市场推广,然后借这个口碑走到内地去,但是现在很多电影是同时发行,大家一起开,你在这个情况下,没有香港的口碑来支持,怎么在内地充分地去推广你的电影,让大家知道。第二就是我们怎么去开拓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市场,因为粤语地区就比香港本来自己的市场大十几倍,如果能扩展大湾区市场,对香港(来说)也是(会形成)一个很强的市场氛围。

   中新网 记者:作为香港电影从业者,您认为特区政府应提供哪些助力推动香港电影国际化,走向海外?

  王英伟:自成立了香港电影发展局以来,过去十几年,香港特区政府都是希望香港电影能面对国际,所以在不同的融资计划、资助计划都有这方面的推动,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不同的资助计划,比如欧亚文化交流电影制作资助计划,鼓励我们的电影人跟欧洲或者亚洲(其他地区)的电影人合作,来合拍电影,目的是希望他们能拓宽视野,走进人家的市场。我们想用这个方式来推动我们的电影人走出去。

  另外,我们这几年非常重视海外的电影节和影展,每一次当地经济贸易办事处都会资助一些香港电影的放映,支持香港电影制作人或者明星到当地去交流。基本上世界几个大的电影节,每年都有一个比较具规模的香港代表团过去,这也是希望能增强不同国家的观众对香港电影的认识。

   中新网 记者:近年来,特区政府也欢迎全球不同的电影来香港拍摄取景,打造电影文化及旅游的融合发展,您认为电影工业是否会对香港旅游业有所助力?

  王英伟:香港特区政府为什么那么大力去支持香港电影?主要还是觉得电影可以成为香港的名片,除了自己拍,人家来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所以过去有很多国际性的好莱坞大片都在香港取景,取景以后大家就对香港有个了解、有个注意。所以我们想如果能有更多的电影人来香港取景,对推动香港的旅游业肯定有帮助。

  其实电影它本身就是引导观众去打卡的,内地也有很多电影,比如我听说《非诚勿扰》上映以后,海南就有很多人去打卡,香港也是这样,我们有很多的街道,比如中环,金融街的代表,或者尖沙咀,商业区的代表,老区有深水埗,也有离岛,我们的离岛南丫岛也是很有特色的,这些都会随着电影的制作和推广,会成为打卡点。

   中新网 记者:您认为香港电影的未来取决于什么?目前香港电影发展局为培养电影人才都做了哪些准备?您认为香港将在何时再次迎来电影黄金期?

  王英伟:我们希望题材继续多元化,人才我们尽量地去培育。刚才讲了走出去,但我们也希望香港电影人关注内地的市场,所以我们也推出了一个开拓内地市场的电影计划,凡是制作成本在2500万到1.5亿港元的电影,如果是香港导演跟内地的文化企业合作,我们就会提供1000万港元的融资,推动制作更多能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电影。

  至于培养香港本地人才方面,我们自从2013年就已经有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前前后后这十几年已经培养了几十个从来没拍过电影的年轻人,而且很多都在国际电影节拿到奖项,得到很高的评价。

  另外,我们去年也推出了“薪火相传”的师徒计划,希望借助一些资深的、地位很高的导演来带动新导演合拍一部电影,比如张艾嘉、陈可辛,他们都自愿参与,领导年轻人去拍电影。如果要在世界上提高香港电影的地位,还是需要这些资深导演提携一下。

  演员方面,我们更重视的是推广一些有潜能的香港年轻演员,因为大家现在认得的就是一些非常资深的像梁朝伟、刘德华这些,但是新一代的传播力还没那么强,还需要我们去帮助推广。所以我们现在每一次,只要到海外参加影展,去新的地方,我们就会带一些新演员,把他们介绍给当地的观众。

  我希望随着新一代导演的成熟、新一代演员的成熟,在我们这些计划不断地推动下,再过几年香港新的一些气象会出来。随着我们电影市场的复苏,市场兴旺,会有更多人投资,更多的电影人能有工作,他们自然就会出产更好的电影。

   中新网 记者:您认为在新时代下,香港电影应如何用自己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香港作为国家与世界的“超级联络人”,在中华文化传播上有哪些责任与使命?

  王英伟:其实我们现在也在不断地支持更多能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拍好电影。我觉得有好的电影能在海外得到观众,得到电影节的认可,这样就是最好的传播中国故事、香港故事的方式。

  多一点跟国际的合作、联系,让世界不同角落的观众更有投入感,更有亲切感。因为如果我们的电影跟当地电影人合作,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把一些核心的、我们想说的故事融入到剧本里,这样就是一个最好的讲好香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完)

【编辑:房家梁】